伊宁地图
【位置、面积】伊宁市位于祖国新疆西北边陲,地处伊犁河谷盆地中央。地理坐标为北纬43°50′~44°09′、东经80°04′~81°29′之间。东连伊宁县,西邻霍城县,南濒伊犁河与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隔河相望,北依科古尔琴山。距乌鲁木齐市航空里程509千米,铁路里程614千米,公路里程702千米。东北至塔城市公路里程830千米,至阿勒泰市公路里程989千米。市中心海拔639米。全市总面积761.34平方千米,南北长52.08千米,东西宽35.5千米。
【沿革、区划】伊宁,清代称固勒扎。战国至秦、汉初年,曾为塞人居地。公元前60年(汉宣帝神爵二年),汉朝中央政府设西域都护府,西域归属中国版图,伊宁市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嗣后至唐朝初年平定东、西突厥后,曾先后隶属于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北宋年间,属喀喇汗王朝;南宋时,属西辽王朝。成吉思汗西征后分封诸子,属察合台汗国。明末清初,蒙古准噶尔部称雄漠西,将其政治中心转移到伊犁河谷,伊宁成为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4部会宗之地。18世纪初,伊犁成为天山南北政治、经济中心,“西陲大都会”。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策妄阿拉布坦在伊犁河北岸建固勒扎都纲(金顶寺),故伊宁又称“固勒扎”。清政府统一新疆后,在惠远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于1762~1780年在固勒扎先后修筑宁远城、惠宁城和熙春城。清同治十年(1871),宁远被沙俄侵占,于光绪七年(1881)回归祖国。光绪十四年(1888),设宁远县,光绪二十二年(1896),为伊塔道台驻地。1914年,改称伊宁县,1917年为伊犁道台驻地,1934年为伊犁屯垦使公署驻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5月,为中共伊犁地委和伊犁专员公署驻地,1952年5月23日,从伊宁县析置伊宁市,伊宁市为中共伊犁区党委、伊犁地委和伊犁专员公署驻地,1955年7月,伊宁市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辖市。1975年,州、地分设,伊犁州党政机关迁往奎屯市,伊宁市隶属伊犁地区管辖,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伊犁州党政机关迁回伊宁市,伊犁地区建制撤销,伊宁市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辖市,1985年1月,恢复伊犁地区建制,伊宁市又归属伊犁地区管辖,2001年3月,伊犁地区建制再次撤销,伊宁市再次直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管辖,伊宁市为中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委员会、州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伊犁军分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司令部等中央及自治区单位驻地。2004年8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伊宁县达达木图乡和潘津乡划归伊宁市托管。2011年6月,伊犁州奶牛场行政区域整体建制交由伊宁市管理。截至年底,全市有萨依布依街道、墩买里街道、伊犁河路街道、喀赞其街道、都来提巴格街道、琼科瑞克街道、艾兰木巴格街道、解放路街道8个街道办事处、巴彦岱镇、英也尔乡、汉宾乡、塔什科瑞克乡、喀尔墩乡、托格拉克乡、克伯克于孜乡、潘津乡、达达木图乡、园艺场8乡1镇,下辖54个行政村,98个社区居委会,托管奶牛场,实管园艺场。
温馨提示:点击图片,查看《伊宁地图》高清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