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图网

浑源地图


浑源地图全图高清版

浑源概况

浑源始置于西汉,定名于唐,因浑河发源于县境内,故名浑源县。现辖6镇12乡。2000年总人口32.6万。浑源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的大同盆地东南边缘,地处桑干河支流浑河中上游。东接广灵,西毗应县,东南部以恒山与灵丘、繁峙县分界,北面由六棱山与大同、阳高2县相连。总面积为1966平方公里。,辖6镇12乡358个行政村,总人口约34万,县城人口12万人。

浑源属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6.2℃,一月份平均 -12℃,七月平均21.6℃。年平均降雨量429.4毫米,年平均日照量2696.3小时。

浑源县地处黄土高原的边缘地带,地貌类型复杂,结构多样。县境地貌南山北坡中间川。南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54%;北坡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29%;川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17%。域内地势起伏较大,卧羊场山海拔最高,主峰高达2333米。浑河西部河床海拔最低,仅为1050米。境内山脉较多,主要有恒山、卧羊场山、穆桂英山、胡子岭、马鬃崖、翠屏山、抢风岭等,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其中恒山山脉山势陡峭,沟壑纵横,沿东北――西南走向,将全县分为南北两部分,构成浑源的地貌骨架。境内河流主要有浑河、唐河,分属海河流域的桑干河水系和唐河水系。境内主要有浑河、唐河两大水系,河床年经流量为1.19亿立方米,注入永定河、海河。境内山脉为恒山山脉,它西衔雁门,东延燕云,两千米左右山峰并肩面立,号称108峰,蜿蜒起伏,奔腾如行,全县海拔高度为1050—2333米之间。浑源县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具有很强的发展优势。全县耕地91万亩,粮食产量正常年景在1.4亿公斤左右。主要品种有:谷子、黍子、蚕豆、莞豆、莜麦、大豆、小麦、玉米、高粱、土豆等。蔬菜产量2亿公斤,土豆淀粉产量可达1.5亿公斤。味道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且高蛋白、高磷、高钙、低脂肪的黄芪羊,年饲养量30万只。

全县黄芪面积33万亩,是中国黄芪之乡,世界顶级黄芪—正北芪的产地,李时珍《本草纲目》列其为“本经上品”“补药之长”。宜林面积103万亩,主要品种有华北落叶松、油松、桦树、杨柳树、经济林等。

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有煤、膨润土、沸石、花岗岩、铁、钼、铜、金、高岭土等20多个矿种。煤炭储量17亿吨。属山西八大煤田之一。膨润土储量1亿吨,是全国大型优质钙基膨润土矿藏之一;沸石储量4亿吨,为山西唯一产地;花岗岩储量1.93亿立方米,尤其是黑色花岗岩为世界石材精品;大白泉优质天然矿泉水,含偏硅酸18.9mg/l,日出水量2000吨。

遐迩闻名的北岳恒山,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44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景区面积 359.62平方公里,由天峰岭、翠屏山、千佛岭、天赐沟、神溪、落子洼、龙盆峪、大川岭、上桦岭、凌云口、五峰山、西河口、汤头、城关、龙山等15个各具特色的景区组成。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众多。北岳恒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光壮美,山水如画,气候凉爽,民俗独特,自然、人文景观兼胜。素有“人天北柱”“绝塞名山”之美誉。林海松涛,古庙奇阁、道佛仙踪、怪石幽洞构成了著名的恒山美景。凌空摩崖建筑悬空寺,建于北魏时期,距今1400多年,是国内现存唯一建于悬崖上的木构建筑,也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结构奇特,巧夺天工。

青铜器遗址、麻庄汉墓群、古长城、古城堡、古峰火台、古磁窑遗址、革命烈士纪念塔等文物胜迹。境内汤头温泉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氡泉,出面水温72℃,誉为北方第一泉,东汉时期被发现利用,北魏时期建皇家行宫,经测定,含有38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保健、医疗价值。

浑源县地理位置优越,属环渤海经济区,东西部结合部,东距北京300公里,天津350公里,石家庄300公里,南距五台山140公里,太原280公里,北距大同60公里,呼和浩特260公里。沿(北)京大(同)高速公路到浑源3.5小时,.境内公路东西南北,十字贯通,通讯手段网络系统先进齐全,电力供应充足。浑源县城市场活跃,农付土特产品,传统手工艺品,地方小吃,名吃独树一帜。

浑源物华天宝,钟灵毓秀,蓄势待发,前景广阔,是国内外有识之士施展才华,投资创业的理想天地。县委、县政府已勾画出跨世纪宏伟蓝图,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兴城市必将出现在恒山脚下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汉置崞县、繁峙县,俱属雁门郡。(崞县故治在今浑源县西二十里麻庄,繁峙县故治在今浑源县北二十里。)东汉末二县俱废,晋复置二县,永嘉五年(311)皆入于代。北魏改崞县为崞山县,东魏天平二年(535)改属繁峙郡。同年繁峙县移往今繁峙县东。后周废崞山县。隋为云内县地,唐为云中县地,后分置浑源县。属应州。以浑源河发源于县境之唐峪,故名浑源。五代晋,县随州入辽仍为浑源县。金贞佑二年(1214)于县置浑源州,元初改浑源县为恒阴县。至元四年(1267)并入浑源州,属大同路。明清时俱为浑源州,均属大同府。民国元年五月改为浑源县,后属雁门道。抗日战争时期县境南北山区均为我根据地,属晋察冀边区。1945年全县解放。后属察哈尔省,1952年重归山西省。

麻庄:在浑源县西二十里,汉崞县治此。有汉墓群(共墓冢十四个),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磁窑口关:在浑源县南十七里恒山左侧。路通灵邱,明洪武四年(1371)筑堡设巡检司,又名磁峡口。自从唐代起,这里就盛产磁器,故名。近处多古窑址。

归潜堂:在浑源县西南四十五里玉泉山东,元代刘祁隐居于此。刘祁,浑源人,字景叔,刘从益之子,金时为太学生,入元复试为进士。所著《归潜志》即写于此,是书多为修篡《金史》采用。

龙山:在浑源县西南,亦名封龙山。《魏书·太宗纪》:泰常二年,“司马顺之久常山,遂聚党于封龙山”,即此。金未,元好问、李治、张德辉尝游此山,时号龙山三老。

温泉:在浑源县东南百里汤头村,出地水温约摄氏六十度,宜沐浴。早在北魏天赐年间即有官员到此沐浴治病,兴光元年(454)文成帝“幸灵邱,至温泉宫”,即此。《水经注》:滱水又东合温泉水,水出西北暄谷,其水温热若汤,能愈百疾,故世谓之温泉焉。现设有汤头疗养所。

温馨提示:点击图片,查看《浑源地图》高清大图。


上一篇:大同县地图全图高清版
下一篇:盂县地图全图高清版